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 考点
理解标题的含义
分析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 知识点讲解
1.标题含义
标题的含义一般分为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层。深层含义与文章的中心挂钩。
揣摩标题含义需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表层含义指的是: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指的是: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含义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解答。例如七年级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2.标题作用
掌握了标题含义的答题方法,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标题的作用,请你来说说你知道标题能起哪些作用?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归纳标题的作用。
(1)贯穿全文线索
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如《背影》。
(2)表明写作对象
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邓稼先》。
(3)体现主要内容
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散步》等。
(4)揭示(透露、点明)主旨
透过标题,就能大概猜到本片文章的主旨。例如:冰心的《荷叶母亲》,看到这个题目,虽然我们不知道内容,但心里已经有数了,一定是在歌颂母爱的。
(5)表明人物…的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有些写人的文章,标题已经告诉我们人物的性格、形象了。
例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在看文章之前,单看这个标题,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帮助“我”再塑生命的人,也就是莎莉文老师一定是一个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人,是一个爱心博大、教育有方的人,可以帮助“我”重新塑造生命。因此,这个标题就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
(6)修辞手法(或其他用法)
标题比较有特色,有的会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语双关(既指……,又指……)等手法。
例如《荷叶 母亲》《爸爸的花儿落了》。《荷叶 母亲》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赞扬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标题既指夹竹桃凋谢,又指父亲的去世。
(7)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比较夸张、吊人胃口,吸引读者。例如《寓言四则》中的一篇《狮子与蚊子》。这则寓言通过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最终又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刚看到这个标题就引人遐想,狮子和蚊子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它们之间又怎么会产生关联呢?所以,这个标题就很好的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 方法点拨
(一)设问方式
1.本文以××为标题,其好处是什么?
2.为什么用这个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
3.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4.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5.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二)解题技巧
1.标题的含义
(1)解题思路
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2)答题步骤
①理解标题的本义。
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
②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其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之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指的就是文章中“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能透漏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等。
③探究标题的中心义。
侧重记人的文章,一般应着重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以显示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的社会涵义。
侧重叙事的文章,一般要努力反映出事件蕴含的思想意义。
侧重状物的文章,一般要注重揭示事物本身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情感和寓意。
侧重抒情的文章,一般应着重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④提炼整合答案。
从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中心义中提炼答案,用文章中的点题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进一步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精炼语言,整合答案,并在答案表述上要注意与题干和原文保持一致。
(3)答题模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思想
例1: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答:①“殇”的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②“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亡而感到的悲哀遗憾。③本文以“湖殇”为题,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标题的作用
(1)解题思路
①题目含义:表面义、深层义。
②题目与表现手法的关系:运用何种修辞
③题目与与文章结构关系:是否起到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是否明确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
⑤题目与主旨情感的关系: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⑥题目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是否暗示或揭示了人物的命运。
(2)答题步骤:
①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深层义。
②分析文章结构:与开头结尾的照应、文章的线索
③标题与文章中心关系: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
④分析效果:注意题目本身特点(比喻等修辞、特定句式等);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思考及兴趣。
例2: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答:内涵:①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及周边景致的各种美好的特点,②比如,有的地方是粮疏主产区,有的地方是优雅的景致,有的地方变幻多姿,有着优美的传说。作用:①体现不同视角之下太湖的美,②诚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碎锦”二字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太湖四周不同视角的美。
3.“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1)解题思路
①明确标题表面义。
标题有时就是一个名词概念或者一个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标题的表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含义的组合。
②分析文章结构。
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标题常常与文章的选材安排有关,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③概括文章内容。
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内容,归纳概括文章的写作内容,因为标题常常就是文章内容的浓缩。
④挖掘标题的中心义。
设这个标题的原因,一定与文章的中心有关,因为文章的标题是不会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的。理解标题的中心义,要善于透过表象,找到文章结论性质或议论抒情的语句,发掘出人物和事件所蕴含的哲理美,当然,有的标题本身就有点题的作用。
(2)答题步骤
①答文章主要内容
②答标题含义(有时可不答)
③答标题作用
注:当标题没有深层含义时,答出文章主要内容就可以,不需再答标题含义。
例3:请谈谈本文以“南山雨”为题的用意。
答:①南山雨是申石初送给我诗册里的词语,象征着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境界。②以此为题,纪念我和申先生订交的往事;③点染出浓浓的诗意,增添了文章美感;④同时表明作者对安分乐道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4.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1)解题思路
“作者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这类题的解答要注意答题的严谨性,一般从确认、语言鉴赏、中心探究、比较阅读四个层面解答。
①确认回答题干。
回答用语用“好”或“不好”,“行”或“不行”。
②分析语言特点及风格。
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
③联系文章中心。
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富含哲理的句子等,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
④比较置换者优劣点。
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2)答题步骤
①摆明观点。
②结合文本内容和中心,分析标题的作用、特点、效果等。
③比较不同标题的优劣
例4:本文标题为“枣香解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答:示例一:以“枣香解人”为题好。①“枣香”是线索,结构全文,渲染氛围;②运用比喻写爷爷奶奶对我的影响。
示例二:以“根”为题目好。①运用比喻,②点明主题——对爷爷奶奶为儿女日夜操劳、耗尽自身的赞颂。
四、 例题解析
(一)
从理解一朵花开始
黄咏梅
①说实话,在往前一点的年岁,四季之中我最爱秋季,喜欢它从凉渐变至冷的那个阶段,清凉又不至于萧瑟,而最重要的是,喜欢它不像春天那么热闹。春天看花的时候,我亦独赏枝头的那一朵。土地解冻,万物苏生,百鸟归巢,叽叽喳喳,这种热闹的春天景象,一度被年轻的我偏执地认为不够“酷”。真正认识春天,懂得欣赏春天的时候,我已人届中年。那几乎就是从理解一朵花开始的。
②去年春天,我们去安徽砀山县看梨花。梨花,在古典诗词的意象中,总是隐喻离愁别绪。分离、飘零、楚楚可怜,甚至形容女孩的眼泪也是“梨花带雨”。然而在一个叫良梨的村子里,我体会到梨花的另一种隐喻。砀山县有百万亩梨园,每年春天,梨花开的时候,名符其实一片香雪海。在这里,梨花似乎远离了文学作品赋予的形象,它美好、甜蜜、盛大,梨花的盛开便是一张张丰收的笑脸。蜜蜂围着花蕊跳舞,小虫在花心里探头探脑,甚至一阵微风吹来,对这里的人来说,都是大自然对他们的报答。在良梨村的万顷梨园,我看到果农爬上高高的梯子,手上拿着一根小棍子,像是在对一朵朵梨花施展魔法。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他们这是在争分夺秒点梨花。点梨花是砀山梨园世代沿袭的传统绝活。一根小棍子上系一小团鸡绒毛,蘸一下采集来的花粉,往梨花的花蕊中轻轻一点,这里一下,那里一下,果实就这样获得了孕育的机会。梨花花期短暂,果农争分夺秒,人工授粉可以大大提高梨树的结果率。砀山梨是整个村子的经济支柱,延伸的产业链更是以一朵梨花为开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梨花成就了这个村。当地有一棵被命名为“乌龙披雪”的梨树王,三百多岁了,依旧不负众望,洁白的梨花几乎将树上的虬枝全都覆盖住了。这棵梨树王,丰年的时候,结果可达四千多斤。我从那一树梨花中,仿佛看到压满枝头的金灿灿的梨子,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气息。
③梨花带活了良梨村的旅游经济,田野上建起了一间间崭新的民宿,设施既现代化又不失乡土气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民宿外墙上那一幅幅色彩鲜艳、生趣盎然的农民画。其中有一面墙,画着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妇,她的头上裹着绣满梨花的绿色头巾,怀里抱着一只老母鸡。她张大眼睛,深情地望向远方。农民画,画得并不讲究,但画中老妇的眼神一下就吸引了我,我不由自主地随着她目光的方向看过去:那是一片土地上的海洋,梨花如层层海浪,如此壮观,如此繁盛,隔着那么远,我都能感受到梨花在枝间喜悦的颤动。我将这幅画取名为《春天在那里》。
④很长一段时间,在对着春花秋月感怀的时候,我几乎忘记了,花朵的盛开不仅仅只有好看,也不是只为了勾起人们朝花夕拾的唏嘘。花朵是对果实的召唤,如同春天是对秋天的召唤,那些被花瓣小心呵护着的花蕊,是鲜花怀抱着的果实的心愿。从一朵娇弱的梨花里,我看到了丰硕的果实,看到了生命的尊严和力量。春天,一年之初,四季之始,在春天盛开的所有花朵里,都蕴藏着一个个果实的心愿。这是花朵的本义,也是春天的本义。我爱上了这样的花朵,也爱上了这样的春天,因为人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应该怀抱着这样的心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标题为“从理解一朵花开始”,作者从“一朵花”中理解到了什么?
【答案】①体会到梨花的美好、甜蜜、盛大;②看到梨花给人们带来丰收的期盼与经济效益;③感受到梨花蓬勃的生命气息与生命的尊严和力量;④感受到对生活的希望和期许;⑤理解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评论(0)